Calvin出生並成長於香港。高中時期,他前往英國,並在那裏獲取了精算系學士學位。2009年,Calvin加入了一個公益組織,前往內地四川支教。那是他第一次到內地,整個旅途中,他感受到了內地的活力: 「我親眼看到的內地跟之前所想的差異非常大,內地有很有意思的地方,有很多是我之前不了解的。」
這也給年輕的Calvin心中種下了一顆名為「探索」的種子。
從精算行業轉向獵頭行業,駐紮華南地區多年後,他決定離開呆了七年的英國知名跨國獵頭公司,加入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本土獵頭公司KOS高奧士國際,從零開始,與香港的四位創始人及CEO一起帶領KOS高奧士國際進軍內地……因為他認同KOS的企業願景——「做一家能讓中國人驕傲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
當看到Calvin的履歷上寫著英國華威大學精算系畢業時,我更加相信獵頭行業是具有極大包容性的。Calvin本應順理成章做精算工作,但畢業前在倫敦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短期實習經歷打破了這樣本應「按部就班」的職業安排。
「我建模,然後做一系列分析後給下一個人,我的任務就結束了。最後的成品是什麽樣?我看不到。」保險公司頗為嚴格的等級製度,無人交流的公開區域,鴉雀無聲的辦公室,此起彼伏的鍵盤聲,讓Calvin這樣形容自己當時的狀態: 「我有深深的不安,感到這裏可能不適合我。」
「我為什麽不去一個更有活力、更年輕的地方探索一些新的行業?」Calvin這樣問自己。
Calvin本科赴四川支教
不顧周圍人包括自己父母的反對,帶著對內地的好奇和探索新行業的渴望,Calvin選擇了加入一家當時在內地規模化建設相對完善的外資獵頭公司的深圳分公司, 「它能為我提供進入內地市場的通道」,至於為什麽是獵頭行業,Calvin說: 「還有比賣『人』這個產品更有意思的職業嗎?」
彼時剛進入公司的Calvin躊躇滿誌, 「但當你被投入到一個競爭相對激烈的環境,你的好勝心會被激發出來。」 Calvin回憶說,當時公司有一個製度,只要一個人有業績,Ta就會被寫在黑板上,全公司都會為Ta鼓掌。這讓Calvin備受鼓舞,替別人感到快樂的同時,Calvin也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是站在人群中接受掌聲的人。
或許是在保險公司的實習經歷讓Calvin不甘於只做螺絲釘的工作,鑄就了他對結果的堅持與執著。 「如果有一個機會來到我面前,我不介意比別人多努力5倍、10倍,但我一定要做得比別人好。」那個時候Calvin每天最早來也最晚走,周末也經常到公司加班。結果是努力最好的證明,從Trainee晉升成為資深顧問,別人可能要花2到3年的時間,Calvin只用了一年。
精算本身強調的是數據思維,需要學會做問題拆解,然後基於現有數據去預測未來。Calvin說, 「我的專業讓我習慣於用結構化思維,去理性地拆解復雜的問題,也讓我可以更好地通過數據去理解業務。」
除了異於常人的進取心和勤奮,Calvin飛速上升的背後還有他對候選人的利他道德義務感。 「獵頭的本質是把候選人送到企業裏,解決客戶的核心問題,從而賺取傭金。但其實這也在影響另一個人的人生和ta的家庭。我的準則是,如果我對這個公司的業務沒有信心,或者覺得有風險,我不會讓我的候選人去,我寧願放棄這筆生意。」
「我很幸運,職業早期的發展還算順利。這有賴於大家的幫助,包括我的良師益友、我的領導和平臺。」入行七年,Calvin就已成為當時公司在華南區的三把手。
在Calvin看來,獵頭行業的價值體系可以分為三個環節:尋訪、判斷與匹配。 「過去十幾年間,獵頭行業最大的變化就是尋訪的壁壘與成本變得無限低。」 Calvin說,在招聘平臺井噴之勢成型之前,外資獵頭企業最早提倡建設人才數據庫,他們憑借著體系化建設在中國市場形成了絕對優勢。
「但在科技將信息壁壘徹底打破的當下,外資獵頭企業主流的地域劃分模式已成為過去式。相比民營獵頭企業,失去了優勢的外資獵頭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在國內的路也會越來越難走。 」
在Calvin看來,民營公司更有活力、更專註、更靈活。這也是為什麽在過去的3到5年中,越來越多獵頭外企開始陷入中高端人才流失至民營公司的困境。
2018年,KOS高奧士國際在香港上市,並計劃開拓中國內地市場。在中國內地有7年工作經驗的Calvin成為了他們的首選。現任KOS CEO Louisa Yeung找到Calvin並表明來意:兩人同來自於外資獵頭品牌,在外資體系下成長學習,有沒有興趣共同將KOS的業務發展到內地,壯大KOS這個本土獵頭公司。
「做一家能讓中國人驕傲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這是KOS的願景,也打動了當時年僅30歲Calvin。 「創始人都非常信任我。也願意給我空間,去用我自己的想法建設公司。這樣的機會很難得。非常感謝他們的信任。」
KOS上市合照合照
但是,萬事開頭難。
「從做一個好獵頭,到經營好一家公司,跨度非常大。」這是Calvin在KOS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第二年時的深刻體會。疫情來了,深圳開始停工。疫情的影響一環環擴散,客戶撤offer、延期付款、候選人離職……沒人知道這個狀況會延續多久。
那段時間,Calvin每天緊張地盯著銀行的余額。為了確保每個月有充足的運營資金,他幹脆自己不拿薪水。「我常常深夜失眠,躺在床上想著,如果這筆回款這周進不來,下周錢不夠給大家發工資,要如何向大家解釋。」
即使如此焦慮,面對十個月沒有產出的顧問,Calvin仍願意給他們機會,「我明白在疫情期間,大家會覺得更艱難,需要更多時間去證明自己,每個員工都應該被給予時間、機會與信任。」
Calvin認為,現在的年輕獵頭跟當年他入行時的獵頭完全不一樣,他們很關註價值感、影響力、職業榮譽感,以及是否被公司用心對待。
Calvin講述KOS廣州辦公室開設的由來:團隊裏有個小夥伴出於家庭的原因要回廣州,於是向Calvin申請離職。Calvin得知原委後說:「我們去廣州開公司不就好了嗎?」於是KOS廣州辦公室成立了。「可能聽起來很好笑,現在那邊已經有20多人,做得非常好,廣州團隊今年也即將搬到一個更大的辦公室。」
「即便是現在,也不輕松,沒有任何一個壓力比你要對員工負責來得更大。但它能讓我成長。」
KOS創建初期團隊
當問到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成果是否滿意時,Calvin說:「當然不滿意,遠遠還沒達到我的目標。KOS China 已經成立五年,但還處於年營收規模幾千萬的階段。有很多優秀的同行,在5到8年的時間內就可以做到年營收幾個億。所以,從絕對值來看,我們是落後的。但我們有我們自己的節奏。」
首先,在公司經營模式上,Calvin嘗試將獵頭外企體系化建設的優勢與民企利益分配的優勢相結合。
「但要融合兩者的優勢並不容易」,Calvin感慨, 「要把利潤分配更多地向員工傾斜,意味著成本要控製得更好。在管理上也要更註重細節,比如,製定合理的內部規章製度,采取合適的溝通方式與團隊溝通,讓大家覺得公司值得信賴。」
Calvin正在進行內部培訓
在團隊文化方面,KOS鼓勵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希望形成培育人才成長的優質土壤;在業務模式方面,KOS不斷靈活調整,以迅速適應中國市場與科技的變化。
Calvin尤其關註人工智能可能會對中國獵頭市場帶來的影響: 「AI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我毫不誇張地說,它可以讓全國的中低端人才市場完全消失。」
在尋訪已經不成問題的當下,中低端人才市場的匹配度判斷標準更多是硬性的,而基於硬性標準的判斷與匹配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實現。
越高端的人才市場對於顧問的軟性判斷要求越高。候選人技能水平基本相似的情況下,對於他們能力和匹配度的判斷暫時無法通過AI實現,「你不可能讓一位高管去跟機器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在這個前提下,人工智能可以將中高端獵頭從很多簡單枯燥的篩選工作中釋放出來,幫助他們實現生產力的大幅提升。
「我覺得只能通過深耕高端市場,才有可能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基於這個判斷,Calvin正密切關註並嘗試提升KOS China高端人才交付比例,「100萬以上單目前在KOS China大約占25%左右。希望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 KOS China可以把這個比例提高至50%到 60%。」
除了向高端人才招聘模式靠攏, KOS的業務模式也正向著以行業為中心的方向調整。Calvin認為當中低端人才市場被壓縮,高端人才市場的競爭勢必會更加激烈。 「當國內獵頭企業的競爭達到一定程度後,價格將不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服務才是。我們需要把我們的服務做得更好更有競爭力。」
「現在,客戶更為謹慎,招聘周期也更長。所以,顧問需要對某個行業有絕對的認知差,才有可能比別人提前知道哪裏有需求、哪裏有變化,才能做第一個把洞填上的人。」
KOS內地與香港團隊合照
與此同時,中國的「新出海時代」也是一個對獵頭行業有著深遠影響的不可忽視的趨勢。
KOS高奧士國際在今年第一季度開設了新加坡辦公室:「因為我們看到很多企業走出去了,人才也開始跨區域流動。所以,我們才會有這樣的部署。我們內地、香港、新加坡團隊也在共同協作,去服務有跨區域招聘需求的客戶。」
Calvin說,以前都是中國人在用海外產品。但其實中國市場有很多很優秀的產品和服務,之前一直沒有機會進入國際市場。「中國人做事的特質是簡潔、高效、可靠。比如,以前我們使用的是北美及歐洲市場的一款招聘管理系統。這款系統在北美和歐洲是主流,但就技術和使用感來說,我覺得與谷露的差距非常大。去年開始使用谷露後,我一直在想,為什麽我們沒有早一點換系統?」
近幾年,疫情和國際市場的變化為中國企業帶來了機遇,很多優秀的中國企業開始積極征戰海外市場,並在海外打出了很漂亮的仗。
「越來越多中國的高管人才也會走向海外市場。我們能陸續看到,中國的高管們有國際化的視野,又足夠靈活勤奮,開始受到國際人才市場的認可。中國的消費品、軟件服務、金融科技等也正在國際市場中崛起。我們相信,越來越多的優秀中國品牌會慢慢走出去,成為世界巨頭。到時候會有中國的『歐萊雅』、中國的『阿迪達斯』、中國的『寶馬』和『奔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