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伯周咨詢創始人Tiger Pan:在退潮後蛻變

一談到「技術出身」,有些人的腦海裏會躍然而出一個寡言、敦厚又有些「悶騷」的刻板形象。

 

這次與Tiger見面後卻發現,與之相反,他身上有頗讓人不自覺信服的「獵頭範兒」——戴著一副銀色邊框眼鏡,謙和、得體而健談,善於思考,言語間對公司發展、市場變化信心滿滿……

 

而在對他更加熟悉的人眼中,Tiger是理性而可靠的,從無數細枝末節中,仍可以捕捉到一點「IT人」的影子。

 

十二年,從工程師轉行成為金融獵頭,再到創立了伯周,專註做互聯網科技,這些經歷塑造了現在的Tiger。

 

與其說他在適應獵頭行業,不如說他在不斷成長,並且學會了用更好的姿態,去肩負起一家近百人規模的獵頭公司。

橫沖直撞的20+歲

無論是對未來充滿無限信心,還是「光腳不怕穿鞋」給了勇氣,改變這件事,年輕人總歸是不那麽怕的。

 

2008年,二十多歲的Tiger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從封閉但穩定的軍工性質國企辭職,從武漢只身來到上海尋找機會。

 

大學專業是計算機,之前的工作經驗也是技術開發,Tiger其實不太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麽,各種崗位,他都嘗試著投了簡歷。

 

「當時有一家叫Proking的獵頭公司打電話叫過去面試,面過了,我沒多考慮,也沒想著繼續找別的工作,就這樣做了獵頭。」Tiger回憶道。

也許做選擇這件事,年輕人同樣也不帶怕的。

Tiger此前對獵頭沒什麽認知,進了公司之後才發現,自己竟然成了金融獵頭,完全與他之前的人生經歷來了個180°大轉彎。

 

2008年距離中國金融業全面開放,僅僅過去了一年多,恰逢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大幅度擴張,在二三線城市下探、開設分行。

 

這基本是一個全新需求點,Tiger做獵頭的前兩年,就是跟著他的Leader在南京、江蘇及其周邊開拓新市場,他自己形容成「開荒」。

 

許多從其他行業轉做獵頭的人,在剛轉行的前幾個月裏,都會很快感受到這個行業裏不同尋常的壓力,承受不住了,嘗試便以失敗告終。

 

但可能是沾了新市場的光,新人一枚的Tiger並沒有背上太多的業績壓力。他很從容地在獵頭行業紮下根來,一年多的時間裏便成長為能夠獨立交付外資銀行理財經理、支行行長一條線職位的優秀顧問。

至於創業,Tiger的第一次嘗試來自朋友的「鼓動」。

 

剛來上海時,這位朋友就住在Tiger租的房子對面。「住得近嘛,一來二去就熟悉了,有一次聽我說起獵頭,覺得很有意思,便轉行也開始做獵頭。又過了一年多,他就拉著我還有另外兩個朋友說,要麽我們辦一家公司自己做吧。」

曲折而驚心動魄的故事只有讀者看起來精彩,可經營一家公司實屬不易,如果要走得遠,不能過於曲折,也容不得太多閃失。

 

四個人的「草臺班子」搭起來後,才發現很多問題之前誰都沒有設想過,僅僅堅持了兩年不到,公司就解體了。

 

這次創業,名義上Tiger是個小股東,但其實還是撲在一線,每天開發客戶、做單。雖然他沒能從這次創業中獲得什麽深刻的體悟,但一年多的時間裏參與創業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意識,啟發了他自己開一家獵頭公司的想法。

 

2012年,Tiger創立了伯周咨詢,選擇了初見爆發苗頭的互聯網行業。

 

「沒有很多為什麽,沒有很多『要是還是失敗了怎麽辦啊』之類的想法,當時就覺得自己還年輕,反正輸得起,做就是了。」

 

年輕的創業者往往更容易吸引人們的目光,但市場並不會因此給予他們更多的青睞。

 

人們將知識分成金字塔一般的四層:

 

  • 第一層叫數據
  • 第二層是從數據裏提煉出來的信息
  • 第三層是從信息裏總結出來的規律
  • 第四層也就是最頂層知識,則是利用這種規律快速判斷、決策商業機會的智慧。

 

除了極少部分天賦異稟的特例,大部分年輕人都很難掌握這種智慧,因為它需要在市場中多年的摸爬滾打才能初具形態。

 

而獵頭是一個特別需要這種智慧的行業。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和他的兩個同樣年輕的夥伴,「橫沖直撞」地沖進了獵場廝殺,需要跨越多大的知識鴻溝,付出多少的心血,可想而知。

 

公司創立的第一年裏,他們沒有錢租辦公室,就在一個民居裏擺了張辦公桌,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每天工作時間基本超過12個小時。

 

當時上海的互聯網公司還比較少,Tiger就一次次不厭其煩地跑北京BD客戶,後面甚至成就了「擅長做北京客戶的上海互聯網獵頭」的江湖傳說。

 

三個人唯一的想法就是讓公司活下去。

 

而這一次,幸運眷顧了這些努力奔跑的年輕人。

夯實一條護城河

扛過了最危險的第一年,2013年,積累了一些資金,幾人從民居中搬出來,租了間小辦公室,招了兩三名員工,有了一家公司該有的樣子。

 

而到了2014年,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在浪潮中,伯周也迎來了自己的快速發展的機遇,從一開始的「作坊」一躍成為「團隊」。小辦公室用了沒一年,就已經擠不下這麽多人了,於是他們一起搬到了一個更大的辦公室,那裏能夠容納二十多人。

WechatIMG72

伯周如今的上海大本營,已經可以容納六十多位小夥伴

「公司的成長期正好撞上了市場的繁榮期,在順風局裏,增長非常自然而然。」

 

未來似乎一片坦途,但Tiger居安思危地看到,所謂的市場機遇,它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公平的,自己享受到了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助力,對手同樣如此。

 

這個世界會獎勵把一些事做到極致,而不是面面俱到的人。

 

想要贏得競爭優勢,唯有打造一條自己的護城河,並不斷夯實它。

 

八年來,伯周一直在專註於互聯網科技。不少人都問過Tiger,有沒有想過拓展別的行業?

 

「從安全角度來說,應該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裏;但從效率的角度來說,互聯網這一塊市場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伯周現在還沒有做到行業頂尖,這時候不應該把時間、精力、資金、人員分散。」Tiger這樣回答。

 

「不過,從長遠來看,多樣化是一家想要做大的獵頭公司必須要走的路,但步伐節奏要把握好。」他認為,不輕易進入一個新市場,除非已經在垂直領域建立了自己強大的優勢。

 

想要夯實這條護城河,不可或缺的因素便是「人」。

 

過去,互聯網爆炸增長給伯周帶來了很大的業務量,客戶的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遠遠高於了團隊的交付能力,Tiger也形容之前的人員擴張是「被客戶推著走」

 

「我那幾年的重心還是在業務上,雖然當時伯周已經是一個幾十人的大團隊了,但相比較下,配套的人員培養與團隊管理其實有些不足。」

 

但好在,Tiger很快想通了其中關竅,從2017年開始,他開始思考更多關於組織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顧問的招聘與發展。

關於招聘,伯周現在有一套對於未來夥伴的挑選標準——

 

顧問層面要有韌性和強烈的企圖心,有不怕阻撓一定要把事情做成的決心;Leader層面則更為看重為人處世的方法、價值觀是否與公司契合。

 

Tiger這樣解釋其對於價值觀的考察:

「我們希望能和所有現在、包括未來的夥伴長久合作下去。不是說不契合就代表誰不好,而是如果雙方價值觀一致,能夠一起走得更長遠。」

伯周的招聘經歷了不斷摸索,從0到1搭建體系的過程,Tiger現在的看法也與過去完全不同。

 

「之前我對招聘關註不多,基本都是HR負責,但後來發現不行啊,這樣招聘的效果不夠理想,我必須得參與進來。」

 

今年開始,伯周計劃在選人環節增加更多科學的篩選手段,比如專業性格測評、職業測評等,力求更好地找到具有良好適應性的人才。Tiger認為,這不僅對團隊的穩定有益,也是對顧問們更加負責的表現。

 

Tiger之前的微信頭像是只卡通小豬的表情包,看起來非常地「不獵頭」,最近他換頭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張自己的職業照。

 

「就是因為最近在忙招聘嘛,會接觸很多顧問或Leader候選人,就想著把形象搞好點,起碼看起來成熟專業點吧。」他笑得很坦誠。

 

除了外部招聘,伯周現有大部分Leader都是從內部成長起來的。

 

如果你來到伯周的官網,會發現他們首頁上有很大篇幅用來介紹自己的培養體系,從新人培訓到領導力進階,基本一個顧問的整個成長階段都有所覆蓋。

 

這套體系正是Tiger搭建並不斷完善的,做這套東西的初心,源於他看到隨著公司發展和各個小團隊的擴大,以往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已經不適應對效率的要求。

 

「首先,新人有成長需求,而Leader們往往在培養人這件事上要分出很多的精力,我就考慮,公司層面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支持。」他說。

 

再往上,還會有更高的發展需求,於是伯周在2017年引入了合夥人製度。

 

如今已經有三位優秀的Leader成功晉升合夥人。未來,還有高級合夥人、管理合夥人這樣的良性梯隊等待著他們一步一個臺階紮實地往上走。

WechatIMG82

伯周2020年會合影

在退潮後蛻變

一個項目,一家公司,創立之初大多源於一個想法、一個時機,如果幸運趕上風口,也許會出現一段時間的繁榮。

 

想要真正活得久、活得漂亮,已經和怎麽開始沒有必然聯系,而是與公司整體管理能力有關。

 

如今伯周已有百人左右,這在獵頭行業裏算得上小有規模,而想要贏得競爭,伯周需要把自己的規模變為一種優勢,而不是讓其阻礙自己前進。

 

「公司不大的時候,關註點往往是業務、是利益分配,而當團隊有了一定規模,肯定會湧現團隊結構、分工、效率、組織能力、文化等一系列內化的問題,許多問題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但它們對一個公司的未來非常關鍵。」

Tiger稱,這些變化是公司在增長路上必然要面對的一道坎。

 

「以前我們做得好可以歸功於市場環境好;2019年因為市場不太好,我們確實做得也不太好。」都說退潮了才知道誰在裸泳,當賴以發展的互聯網市場開始變化,不再像以往那麽「遍地撿錢」之後,與組織本身的瓶頸一疊加,缺陷便顯得尤為突出。

 

面對更加難啃的市場,Tiger對「做公司」這件事在精細化管理層面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他一點點地調整著策略,整個團隊也不斷適應,努力掌握在變化的環境下生存發展的能力。

「精細化管理的前提與抓手是數據,用數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Tiger認為,管理的目的並不是監督,也不來源於對某個人的信任與否。而是有了合適的管理機製後,公司可以在大方向上提升整體的效率。

 

Tiger還說,管理的對象,大體可以拆解為「過程」與「結果」,統計結果數據比較簡單,但如果想將過程也數據化,需要有科學邏輯、有方法及相應的工具。

 

從2015年開始使用谷露,伯周早早地完成了系統在內部的全員推廣,良好的信息化基礎保證了公司業務各個環節始終高效運轉。

 

而針對疫情下的如何解決線上辦公難題,Tiger對此有了更加明顯的感受。

「首先,顧問工作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很多時候需要團隊緊密協同,通過系統,大家可以充分共享信息;其次,系統讓顧問的工作成果可視化,一方面減輕了管理負擔管理,另一方面也讓Leader可以及時向遇到問題的顧問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可以想象,如果沒有系統,在家辦公會將會舉步維艱。」

對於系統的使用,伯周製定了一套標準的SOP,對於顧問錄入信息的完整度、質量以及準確度等方面都有要求。

 

「一開始還需要時不時內部宣導、反復強調,有時還要有人不定時檢查,幫助顧問們完成一步操作,但在潛移默化之下,大家已經對系統逐漸熟悉並習慣,也會逐漸體會到它在成單上能夠提供的幫助。」

 

幾年下來,這在伯周已經形成了一個不斷的正向循環。顧問能夠從系統中收益,他們便自發地維護系統,而系統數據維護得越完善,顧問從中收益也會越多。

 

以小見大,系統還只是伯周組織軀體中的一個「器官」,是精細化管理體系中的一個環節,在未來的計劃中,Tiger想要集合整個公司的力量,不斷完善這套體系。

 

「2020上半年,雖然市場仍舊沒有明顯好轉,但伯周的整體情況卻比去年有了很大提升。」他有些自信地說。

 

這種穿越牛熊的能力,是一家公司走向成熟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