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Tony Guo是在過年假期前幾天。
向後抿得一絲不茍的頭發,穩重、合身而妥帖的西裝,構成了我對這位時年37歲,正是事業沖刺期的獵企老板的最初印象。
在上海生活十幾年,Tony已經完美融入了這個既有精致格調面子,又有商業文明裏子的魔幻大都市。但在山東出生、長大、完成求學生涯的他,骨子裏仍有著山東人令人稱道的豪爽與義氣。
「眾獵」,這個念起來在帶有一絲梁山好漢意味的名字,恰恰寄托了他在行業滾滾大潮中不變的堅持。
Tony在獵頭千人大會上分享
2011年,30歲的 Tony Guo 決定創業。
那時的他正在一家老牌外資獵頭公司擔任中國區最年輕的總監,有好幾個團隊同時向他匯報,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卻是
「當時我想,作為一個獵頭管理者,既不用聯系客戶,又用不聯系候選人,公司也不是自己的,個人價值又能體現在哪呢?」
這種狀態下,他強製將自己推出舒適區。而時間回到2005年,他選擇從五百強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者位置上華麗轉身,加入獵頭行業,也正是抱著同樣一種想法——找尋實現個人價值更好的途徑。
在與 Tony 聊天的兩個小時之中,他很多次地表現出自己不甘、不服與不滿足的勁頭,而我覺得,正是這些讓他能一路走到今天。
即使過了許多年,他已經創立起了一家頗具規模的公司,那些初出茅廬時的趣事與糗事、遇過的坎和踩過的坑、挺過去之後的欣喜與滿足,回憶起來仍舊是歷歷在目。
畢業之後即進入五百強跨國公司做管培生,Tony 的職業之途擁有讓人羨艷的開場,作為在HR管培生數以千計的候選人裏脫穎而出的五位之一,他完全有自豪的資本。
他至今還記得當時招聘官說的話,也成為他最終接下這份offer的原因。「他說:『我們是世界500強排名第一的公司,而你能在這樣的公司裏做管理人的工作,你還有什麽管不了的呢?』 我一聽再一想,對啊,可不就是那麽回事!」
跟大部分畢業生一樣,初踏入社會時的 Tony 對自己的工作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在他的想象中,500強外企就應該是每天西裝革履,坐在高檔明亮的辦公室裏,和各路精英談笑風生。
眾獵的會議室,或許這才是當時Tony想象中的樣子吧
然而,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坎,也就來源於理想與現實之間讓人啼笑皆非的落差。
結束在總部幾個月的培養期後,開啟了管培生們的輪崗生活,而在他所在的零售行業,這意味著要在各個門店學習做各種事情。「面包房、果蔬部這類我都做過。」剛畢業的那半年,他現在想來還真是頗具有戲劇感。
雖然有各方面的困難,但 Tony 還是努力讓自己做到最好。先是留在了門店裏做HR,後又因為表現優異調回總部,然後再用兩年的時間做到了做到管理崗位……就這樣,一點一點地離自己理想中的樣子更近一步。
但對他來說,擁有了更高更寬的眼界,隨之而來的反倒是更多的困惑。
十年前的零售行業,HR作為支持性的部門,始終不是一家企業核心的業務,在公司的話語權也很難爭取,相信做過HR的人都會有深刻的感悟。
「又想要做核心的工作,又與人力資源相關,那獵頭真是不二之選了。」
說起進入獵頭行業的契機,他也覺得非常順理成章,而在不久之後,就有一個機會與他不期而遇。
當時,一家美國老牌獵頭公司正要建立自己的零售團隊,於是找到了Tony。「我們聊了一次之後,雙方都感覺很好。第二次見面我還想繼續聊的時候,當時的老板,一個英國人,直接拿著合同和我說『SIGN IT!』。我還嚇了一跳,怎麽就簽合同了,不是還要聊嗎?」
剛剛轉行的時候,Tony說自己整個人都沈浸在興奮的狀態中。Case沒那麽多,就自個兒拿資料學,再主動要Case做,做起來也都是Full Mapping,還真讓他一下做出不少成績來。
這個時期,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之前做了三輪都沒做出來的Case,幫法國一個做高檔窗簾的公司找中國的Sales GM。
「一開始把建材公司的人找了一遍都沒結果,後來我想,不一定非要賣過窗簾嘛,只要能以B2B的模式把東西賣給五星級酒店,應該就是合適的人。」想通了之後,仿佛來到了一個寶庫,地毯、桌子、食品等等,這些公司他都一個個找過去,最後在一家衛浴公司找到了合適的人選。
但興奮過頭了有時候也會帶來一點麻煩,甚至是差點要被Fire的大麻煩。
「不久之後又給了我個Case,是一個著名奢侈品品牌的區域總經理,為了調研,我很興奮地跑到人家店裏找店長聊,聊高興了,說了句『以後找工作的話找我啊!』」一句無心之語給他惹了大禍,第二天回到公司,被老板拍著桌子痛罵了一頓,因為客戶昨天投訴有人去挖他們的員工。
受到打擊的Tony憋了一股子氣,發誓就要做到最好讓他們都看著,甚至想象過等有一天自己可以沖進老板辦公室,優雅又驕傲地把辭職信拍在桌子上。
「半年吧,我就做到當時最好的Search Consultant了,當初痛罵我的老板,我們也成為了非常親密的朋友。」他說。
每個階段會遇到不同的問題,直到離開先前公司自己創業,Tony其實都在層出不窮的問題中憑著一骨子韌勁不斷克服與突破著。
似乎當人生來到某一個時間點,都會開始自問「我為什麽會變成現在這樣?這是我想要的嗎?」而這種對自我的剖析與尋找是好是壞,它會將我們帶向何處?一切還都是未完待續。
Tony告訴我說,在早些年,公司叫做「FTPChina」而不是「眾獵」。
「當我決定創業的時候,在行業裏已經有了多年的積累,所以一開始肯定會嘗到甜頭。」可能因為獵頭更重厚積薄發,獵頭創業者們路一般都走得更穩一些。
有人將大部分創業者的煩惱都歸於——「沒錢」,但就我采訪過的那麽多位獵頭創業者來說,幾乎沒有人提到為「錢」犯難這個問題。
更加突出的往往在於團隊的管理,也就是「人」的問題。
眾獵的製勝法寶是所有的人
「獵頭是人合型的行業。」Tony這樣形容道。
剛創業的那幾年,他堅持著小而美的路線,用他的話說是「建一個精品的作坊」。但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的公司,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同時也沒有余力去進行核心業務外的員工培養、市場宣傳等工作……所以,它的抗風險能力其實是很弱的。
Tony慢慢有了一絲危機感,「自己帶來的資源,總一定有一天會被消耗殆盡。」
隨後發生的事情印證了他的擔憂,也成為了他痛而思變的引子與契機:「當有成員面臨優厚的條件決定離開時,雖然很想挽留他們,但自己卻沒有理由與底氣,去『阻止』這些曾經陪伴自己創業的同伴做出他們認為的更好的選擇。」
「只有公司發展,才能給員工創造個人發展的空間。」Tony花了三年,走了不少彎路,才慢慢想通了這句話。
我問他,聽說你現在自己也有在做一些投資,那麽你選擇加快公司規模擴張的腳步,是否還有站在投資人的角度看,察覺到獵頭行業正被資本加速「侵蝕」的原因?
他給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資本對獵頭行業的介入是不明顯的,整個行業以不斷地分裂為動力向前發展;但在尤其是在近幾年,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行業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他向我分享他對獵頭行業的分析與看法。
資本對一個行業介入的結果我們現在都看得到,互聯網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那麽是否可以想象,在不遠的將來,如果資本的腳步沒有停下來,獵頭行業也會一樣,出現一個個龐然大物,小公司要麽選擇被吞並要麽選擇消亡?
不願意做那個在未來被「擠壓生存空間」的小公司,在這個頭部公司形成的階段,Tony想要趕上時代與變化的步伐。
於是,「眾獵」這個名字,在所有人的期待中誕生了,而其英文名 Connected . R 也有一樣的內涵。
匯集一眾優秀的獵頭顧問(Recruiters),深度挖掘其中的關系(Relationship)和資源(Resources)。
眾獵獲得「最具發展潛力獎」現場
群策群力下,它得到的好處遠遠不止1+1=2這麽簡單。現在的眾獵,除了獵頭業務能夠覆蓋整整十個行業之外,也有余力踏足RPO/BPO與人力資源市場咨詢和調研領域,有余力做好人才的選用育留……無怪乎規模效應對企業的誘惑力那麽大。
有人說,創業就像一雙美麗的紅舞鞋,當你選擇穿上它,你就必須不停地跳舞。可能你最初只想跳一支交誼舞,但穿上卻發現它是雙霹靂舞鞋,而你壓根不會跳霹靂舞。
一開始可能只是想做點事情,但為了不辜負同伴的信任,考慮到每個人的發展前途,就需要把公司做大,要做大就要招更多的人,然後要管的東西就越多……許多創業者往往就倒在這一環。
但相較於他們,Tony很好地轉換好了自己在公司裏的角色定位。
Top Biller 出身,也曾用 Team Leader 的想法經營公司,Tony告訴我,現在的他想成為一個在幕後默默支撐公司和員工發展的人。
「我在公司主要就做三件事:Marketing、Supporting、還有核心團隊的Building。」
Tony希望在幕後支撐大家發展
在我的理解中,
其中最有挑戰的就是尋找合夥人了。現在眾獵已經有7位合夥人,但相比於他預期中的12人,還缺少5位。
他之們中有Tony認識好十多年年知根知底的老朋友,也有後來他在市場上挖掘到的Top級別人才。「找到他們是很容易的,盯著目標的領域,主動出擊就行了,但讓他們同意加入眾獵,與我一同發展,這是不容易的。」他跟我講述,自己是如何尋找與說服這些在行業裏有十幾年經驗的老炮們,
「我會在用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多次與他們深度溝通,將我們的現狀毫無保留地一條條分析給他們看,然後幫他們做swot分析:我們的優勢是什麽,問題是什麽,他能得到什麽,有什麽風險……不誇大也不美化。」
雖然不像真的梁山好漢那樣一呼百應,但Tony就是這樣靠著自己的實在與真誠,慢慢將大家聚集在一起,為著共同的理想與目標努力。
「37歲,也是奔四的年紀了,當初不知天高地厚,立誓要改變世界,現在現實了很多,就希望能讓員工們通過在眾獵工作,能夠有一份體面的生活,能有一個有想象空間的未來。」
他是這樣想的,這樣向大家承諾的,也是如自己的承諾那樣為大家兌現的。
「work hard, play hard, no drama! 」這是眾獵的Slogan。
前半句沒什麽特別的,但後半句,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細細一品,簡單幾個詞竟也品出了些獨特的味道。
在大城市打拼,與同事相處的時間可能比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多,是可信任的同伴、是分享共同愛好的玩伴,而不是盯著眼前的一些東西不斷內耗。
「辦公室政治是要堅決扼殺的,工作本來就挺累的,不要認為地創造一些東西讓大家更累了。」Tony告訴我,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句話來作為slogan,就是想讓公司的氛圍能夠「簡單快樂」。「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但是可以做好我們的小環境。」
很樸素的期望,聽起來也容易,但卻是大部分公司怎麽都做不到的。
「希望眾獵能成為那些在獵頭行業深鉆的人最後落腳的一站,和那些沒有經驗,卻想加入獵頭行業的人的第一站。」問到未來的目標,他給了我這樣的答案。
不少公司在發展到百人以上規模的時候,都會開始面臨組織管理上的挑戰。
帶著學習,也帶著為其他處在困擾中的管理者們取經的目的,在專訪的後半段,我問了Tony許多關於這方面的問題。
「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多的是需要向前人討教的地方。」雖然這麽自謙,他卻也沒推辭,欣然地開始為我分享自己的經驗。
選
谷露:你覺得什麽樣的人適合做獵頭?而你如何挑選適合自己公司的人才?
Tony Guo:我認為,第一,你可以年輕,但思維要夠成熟,明白有付出才能有收獲;第二,有良好的雙商水平,智商體現在你能更好地理解職位需求、更準地找到候選人,情商體現在你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影響候選人、影響客戶;第三是個人的韌勁,愈挫愈勇,獵頭是一個要經常直面拒絕的工作。
但見過的人越多,對於自己主觀判斷的質疑也就越大,一些乍一看很優秀的人,卻不是很適合做獵頭,反倒一開始可能默默地、不引人註目的人,能將工作完成地非常好。所以我們現在選擇寬進嚴出的Trainee製度,只要你想嘗試一下,我們就願意給你機會去實踐,試試自己到底行不行。
再者,既然主觀判斷不夠嚴謹,我們也引入了兩套科學的評價體系,為了測試它們,甚至將公司所有人都用這兩套體系評價了一遍,發現那些優秀的顧問,在科學體系下的表現有非常大的重合度,於是我們便以這為理想條件,作為挑選人才的基準。
用
谷露:對於90後甚至95後一代的員工,你怎麽看?你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足以委托大任嗎?
Tony Guo:我之前在RECC的大會上參加《獵頭說》,發言的主題就是《獵場的老炮和新生代》,講了我對年輕職場人管理的感悟。我自己就曾經是開放的文化與機製的受益者,我沒創業之前,升任總監的時候也才28歲,同級別很多都是45歲以上的老外,那時我就相當於現在的90後。所以我完全鼓勵年輕人追求個人提升,也對年輕的 Leader 們沒有偏見。只要個人能力與領導能力到了、經驗水平到了、成績到了,資歷不應該成為限製,在眾獵,跳級晉升也是常有的事。
育
谷露:你認為,眾獵除了在行業內不斷深挖之外,還有什麽核心競爭力呢?
Tony Guo:我認為是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我們現在實行核心合夥人加上自培養團隊的模式,比起某些新興公司過度依靠外部成熟的人才補充,我們希望能夠依靠培養自己的團隊來做到「斷奶」。
對於不同經驗階段的員工,我們有三套培養體系:「新生訓練營」、「卓越顧問」和「眾獵商學院」。內部員工老帶新輔助外部專業講師,我本人就會親自負責這三套體系的研發、更新和實施。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視內部員工培訓,個人能獲得成長,公司同樣也能獲得很大收益,這是雙贏的事。
留
谷露:眾獵的員工流動率情況怎麽樣?你有什麽核心員工保留的好方法嗎?
Tony Guo:除了 Trainee Program 外,我們員工的流動率維持在遠低於市場的水平,想留住員工,就要知道他們真正需要什麽。
比如我們的合夥人們,他們自己本身的客戶與資源積累都幾乎到頂端了,那他們還要什麽?要團隊、要公司的支持、要好的分配機製,甚至要比自己開公司獲得的回報更多。又比如說一些出色的顧問,他們要什麽?要可見的個人發展、要通暢的晉升道路。這些,都是他們留下來的根源。
我一直都跟我的夥伴說這樣一句話:「眼前的利潤,我們一起分享;未來的故事,你們都有一份。」
文青吉他+商務精英範
在聊天中Tony提到了自己曾經玩樂隊也拍電影,不時還喜歡寫寫東西,可以說是個「文青」,而後創業的頗有所成,在一些人的眼中他又是個「商人」。
在一些過時的固有印象中,「文青」和「商人」是身處兩個不同的世界的人,永遠不會有交集——「文青」閑雲野鶴、情懷至上、卻脫離現實;「商人」殺伐果斷、堅持不懈、卻重利忘義。
當一個文青選擇成為商人,兩個角色特質便在Tony的身上形成了異常和諧的交融,不虛無也不庸俗,真誠果斷、堅持初心、踏實走好每一步……
與他的對話,落筆時再回顧一遍,仍是覺得受益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