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與Lucy的見面,我們定在了卡思顧問的上海總部。印象最深的是她在交談中總是望著你的那雙眼睛,溫和而不溫吞,鋒利卻不淩厲,可以從中感受到豐富閱歷在在其中印刻下的獨特智慧。
她說喜歡Facebook 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寫的《向前一步》這本書,欣賞作者「向前一步,勇敢進取,要事第一,聚焦目標」的雷厲風行。
「舉重若重,舉輕若輕」在結束這場采訪回去的路上,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這兩個詞,她確實做到了。
十五年前,那個在南京做了八年高校教師的Lucy應該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一名獵頭。一頭撞進這個對於十分陌生的行業,都是緣於一場偶然。
2004年跟隨先生從南京來到上海發展,起初Lucy仍打算尋找一份教師工作。
但在一次接風宴上,有人與她談起了未來的職業規劃,告訴她:「現在有個叫獵頭的職業非常熱門,在國外是個高大上的工作,我覺得你可以去嘗試一下。」
畢業就當了老師,一直在學校這個象牙塔裏的Lucy,也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踏出了轉行的第一步。
「那時我哪有什麽行業、企業、崗位的概念啊,他們提的很多問題都不了解,只能硬著頭皮回答。」Lucy回憶起第一次面試的情景,「談完之後心裏一涼,覺得肯定沒戲了。」
出乎意料的是,雖然很多問題沒有答上來,但面試官們看到了她的激情與感染力,看到了她成為獵頭的特質與潛力,一致選擇了通過。
以此為起點,她開啟了長達十幾年的獵頭生涯。
做老師的時候,Lucy養成了手寫筆記的習慣,轉行成為獵頭之後,這個習慣也延續了下來。「那時候有很多東西是需要學的,行業知識、競爭情況、如何和客戶候選人溝通、甚至一些基本的企業知識。」她邊查邊記、邊聊邊記、邊學邊記,第一個月就記滿了兩大本。
這些筆記也像鎮紙一樣,在最初的歲月裏鎮著她,讓她在遇到問題時沒那麽「怕」。
「入職後的首單,是為一家製造業的國企尋找一名首席工程師。」當時大家都認為這是個幾乎做不出來的職位,「丟」給她練手,沒想到Lucy埋頭做了一個月,竟然做出來了。
目標候選人都在同行業的國企中,這些企業分布在全國各地,而這類人的簡歷,當時是絕對不可能在網上搜到的,要怎麽找呢?一開始,Lucy就遇到了不小的難題。
「國企研發崗位和高校老師有一個共通點,如果要評職稱的話一定需要發表論文。」這個思路幫助她打開了僵局。另辟蹊徑地,她在網上搜索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並想辦法聯系到這些作者。
或許做老師的經歷對做獵頭真的有幫助,Lucy在獵頭一途仿佛無師自通。「備課需要非常強的信息收集與歸納能力;講課需要很強的自信與個人影響力;而學術研究需要能靜下心來鉆研。這些都與做獵頭異曲同工。」
Lucy仍頗有當初執掌教鞭的風采
但做獵頭和做老師肯定是不一樣的,獵頭是一份非常「刺激」的工作,不確定性大,壓力也大。
「其實我一開始是不太喜歡做獵頭的,雖然我的業績很好,但我不喜歡這種無法掌控的感覺。」對於自己過去的想法,Lucy從來也沒掩藏過,「2005年的時候,我甚至一度想轉 in house,不過被挽留了。」
那現在如果讓你離開獵頭行業,你願意嗎?我問Lucy。
「當然不,絕對不會。」她很堅定地回答我。
獵頭的不確定性仍然在,為什麼現在的想法改變了呢?我繼續問。
「獵頭常年處在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中,心態管理的學習讓我們擁有了抗擊不確定性的能力。」她解釋道,「同齡人都在討論職業危機的時候,我很慶幸自己在獵頭行業堅持下來了。」
所謂的穩、舒適,所謂確定的東西恰恰會束縛一個人。而那些讓人精疲力竭、死去活來的東西,反而鞭策我們不停地成長。
Lucy和我說,她聽說過日本一位獵頭的「事跡」,九十幾歲高齡的他仍舊精力充沛,活躍在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上。
有什麼行業可以讓一個人只要還想做,還做的動,就能一直做下去呢?「獵頭就是其中之一吧。」
十五年大浪淘沙,沈澱下來的是Lucy在獵頭行業中對於「價值」的堅持。
對於候選人、對於客戶來說,獵頭是個什麽樣的存在?問題可以有很多個答案,但Lucy希望更好地做好雙方「連接體」的角色。
正是如此,她一直堅持不見不推的原則,對卡思的顧問們,她也有同樣的要求。
「只有獵頭對候選人的優勢與劣勢有真正全面的了解,才能更準確地做出判斷。」Lucy這樣解讀這個原則,「而在對候選人有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我們的候選人可以不是百分百匹配,也許是80%,但通過獵頭的專業解讀與影響力,可以讓客戶感受到這80%價值的作用以及潛力,並且幫助候選人在適應企業的過程中有所成長,迅速達到100%的匹配甚至120%的價值放大,這才是卡思獵頭顧問如何放大他人和自身價值的真正體現,更是卡思以及每個卡思顧問的使命!」
放大人的價值
不僅對於外部候選人,Lucy還希望為公司與團隊賦予更多價值。
在卡思,每個顧問都有清晰的行業與職能劃分。Lucy也向我展示了卡思如何打造賦能型組織——「我們HR與員工的比例是1:15,這麽高的配比能夠在組織優化,招聘配置,培訓發展等全方位地提供給我們強有力的專業支持,有了如此的後備力量,才得以幫助卡思的顧問團隊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
獵頭的專業度非常重要,所以Lucy也沒有忽略顧問們的個人成長,「在卡思,顧問可以得到比較全面的培養,不僅有內部體系化的的業務培訓,也有外部的專業顧問素養培訓,更少不了內部的帶教,結合互相之間的合作學習與知識共享,通過內外浸入式互動培訓體驗,大家的自我提升意願非常高。」
在采訪之前,我稍微翻閱了她的朋友圈,裏面記錄了她與團隊成員相處的點點滴滴。我感嘆於他們看起來如此有凝聚力,照片中的每個人臉上的都充滿了蓬勃朝氣。
私下裏,甚至還有同行稱她作「劉政委」。
「他們說,你團隊的人是挖不動的,感覺都被你洗腦了。」說到這裏,Lucy也忍不住笑起來,「哪有這麽誇張。」
共生成長
卡思推崇的是與過去一些企業「馴化文化」所不同的「共生文化」:上下級的相處之間平等,交流自己真實的想法而不是指令傳達;而在業務層面,每個人都互相幫助。
Lucy有自己的一套「柔軟卻堅定」的管理邏輯:管理不是強權,管理者想要服眾,也從來靠的不是呵斥與懲罰。管理者應當努力幫助下屬挖掘自己的潛力,將一個人真善美的東西最大化地激發出來,讓他們變成更好的人。
「首先我們是平等的人。」她說,「因為平等,我可以第一時間知道大家的真實想法,包括自身存在什麽問題。」
作為領導者,以德服人,更要用行為以身作責,Lucy說,在卡思我們要求每位團隊Leader都能言行一致地將卡思的文化在日常管理中落實,只有當企業文化通過自上而下的行為傳播並形成每一位員工的習慣時,才具備傳承性。
現在,加入卡思的每一位新人,在短時間內都很快適應並體會到了這樣開放平等的文化。得益於卡思的文化價值,我們也不斷吸引著更多優秀的人才。
曾經有一位合夥人對Lucy剖白,說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因為可以在她面前一直講真話,而不是一味只挑好的吹著捧著。
「如果有一天,我聽到的都是好話,那公司就完蛋了,我也就完蛋了。」對此,她的回應頗有直言不諱的風格。
這當然也是她的幸運。
在過去某次公開演講上,Lucy曾向大眾分享了她在獵頭行業裏所經歷的三個角色:「顧問」、「職業經理人」、「創業者」以及隨之而來的變化。
技能與閱歷的層面反倒是其次的,最主要的卻是心態上的轉變。這種轉變更明顯地發生在加入卡思,從職業經理人轉型為半個創業者之後。
「職業經理人的思維是,做好自己覺得應該做好的業務,支持都是公司提供的;而創業者心態是,一些難的東西不能等著公司的支持,要自己能扛事。」
2018年,Lucy給自己定下了個目標,要將卡思的上海office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並成為卡思獵頭的中心總部。
但計劃起步階段就進展地不太順利。
雖然卡思在無錫當地已經靠專業的服務贏得了在客戶和業內頗高的品牌美譽度,在無錫打出去是頗有名氣的。「但那時候,卡思獵頭在上海也才發展沒多久,哪能要求有『一呼百應』這麽高的知名度呀。」說到這,她毫不避諱地揭短。
最開始招人的時候,Lucy仍舊慣性使然地將這個大包袱全部交給了當時base在無錫、對上海獵頭行業現狀不太了解的HR。
但一個個電話打出去了,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人,資深些的顧問也多多少少對一家陌生的公司有所顧慮。那麽如何拓展新市場呢?
好在Lucy立馬開始反思,作為開道者「天助不如自助,等人不人求己」,身肩2018年團隊規模擴大以及未來在各個城市開分公司的目標,自己需要有更多的作為。
於是,當即她給自己下達了任務指標——每周見5個候選人。
就這樣,單槍匹馬,在她的手中,上海獵頭團隊搭建起來了,又在一年內陸續孵化出北京、常州、大連等異地office,組建了專註於製造、汽車、自動化、新零售、電子商務、互聯網、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領域的多個團隊,開始了全國一二線城市的布局……
Lucy在新辦公室喬遷賀典中發言
此外,為了進一步在上海打出卡思在品牌上的認可度與知名度,Lucy也積極以一己之力擔負起品牌宣傳的職責。
「我自己本身並不是個非常喜歡social的人,但公司需要啊,那硬著頭皮也要上了。」就在這篇專訪發出的前一天,Lucy剛剛作為分享嘉賓參加了谷露獵頭學院線下沙龍。
「在活動中只要你分享的東西足夠有價值,就能得到認可。」她說,「比起初來乍到,在上海現在已經有許多同行都知道了卡思的Lucy,認可了卡思,甚至現在的小夥伴中也有參加活動後『慕名而來』的,看到卡思這個品牌正在上海生根發芽,這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Lucy正在獵頭千人大會上分享
有人支持固然是好的,沒有的話,即使孤獨一人也要去披荊斬棘。也許這並不僅僅是創業者的心態,更是作為一個領導者的擔當。
而這樣的創業者心態也延續到了卡思在尋找合夥人時的傾向。
「當你選擇走上合夥人這條路之後,你就不再是一個只需要做好業務就行的職業經理人了」因此,卡思現在正在主動尋找那些積極進取,想要擺脫限製不斷突破自我並真正做出一番成就的精英成為合夥人。
在提出要求的同時,公司也在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支持。
Lucy告訴我,為減輕合夥人在初期階段可能面臨的成本壓力,卡思總部會在新開設Office的前兩年承擔技術、市場、HR等支持的運營費用的,以支持合夥人能更好的集中精力投入到開拓發展業務中去。
為了抓住快速發展的機會、換取長遠的未來,公司已經做好了犧牲當下利益換取未來更大價值的準備。這樣的格局恰恰是卡思每個高層甚至每位員工所認同和擁有的。
「我們的願景是一致的,做大然後做強。」
此外,為了進一步在上海打出卡思在品牌上的認可度與知名度,Lucy也積極以一己之力擔負起品牌宣傳的職責。
「我自己本身並不是個非常喜歡social的人,但公司需要啊,那硬著頭皮也要上了。」就在這篇專訪發出的前一天,Lucy剛剛作為分享嘉賓參加了谷露獵頭學院線下沙龍。
「在活動中只要你分享的東西足夠有價值,就能得到認可。」她說,「比起初來乍到,在上海現在已經有許多同行都知道了卡思的Lucy,認可了卡思,甚至現在的小夥伴中也有參加活動後『慕名而來』的,看到卡思這個品牌正在上海生根發芽,這讓我非常有成就感。」
技術的變革正在逐漸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獵頭的工作方式。
「跟上它的步伐甚至走在它前面,而不是被變化的浪潮裹挾。」
從2016年開始,卡思就將每年利潤的30%投入到獵頭擁抱互聯網新模式的探索中。
Lucy很欣賞自己的搭檔——卡思的創始人Eric。「卡思在他的創立下經過十幾年來的發展,取得了可人的成績,而他不止步於此,不斷在國內外進行學習交流,升級自己的認知思維;站在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對中國人力資源行業發展趨勢有獨到的見解。這些都使得他的目光從來不是只盯著眼前的短期利益,更多地關註未來市場和長期可持續發展。」
而從卡思創立之初就加入,如今是卡思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的Sandy則用自己的行為傳播著卡思的共生文化,「上海office成立這一年來,得到了Sandy和她團隊的大力支持。」而上海這個一線城市的獵頭團隊與無錫這個二線城市的獵頭團隊如此和諧地相融合作,也為Lucy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三個總能在公司經營管理的層面進行觀點的『碰撞』與『融合』。」她說。
Eric右一,Lucy,Sandy左一
「平臺化」是擺脫過去獵頭公司過度依賴顧問個人能力的「良藥」嗎?
在傳統一些的行業裏,獵頭之間的「廝殺」已經是一片紅海了,出路在哪裏?
獵頭已經越來越不像我們原來以為的樣子,市場不斷地下沈,是繼續吃過去的小蛋糕還是努力把蛋糕做大?
人力資源公司的商業模式有很多種,到底哪個才能通向更遠的未來?
……
身處這個行業,我們多多少少都想過這些問題。
這些問題沒有絕對「正確」和「不變」的答案,於是有人焦慮不堪。
Lucy認為,做什麼事都是有風險的,但因為可能的風險而猶豫不決、固步不前是不可取的,「要焦慮的東西太多了,明白自己的『度』在哪裏,掌握自己的工作節奏,做就對了。」
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確定的是自己。面對未來,Lucy做好了長跑的準備,並對未來充滿期待。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立穩身,才能接住事,在搖擺不定的行業中,這一抹堅定難能可貴。
Lucy生在幹燥寒冷的北方,家卻安在了吳儂軟語的南方。
讀書的時候,朱自清的《春》曾讓她對江南產生了無限的向往。
「你能想象嗎?」她說,「一個人會因為小時候讀過的一篇文章,而決定離開家鄉來到另一個陌生的城市。」
透過玻璃窗,她看著窗外的雨,像看到了年少時的浪漫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