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露專訪伯樂高級顧問 Leslie Xu – 正在開啟一名金融獵頭的二十年

職場盛產蠢蠢欲動的人,有人販賣焦慮,就需要有人解決焦慮。

 

在伯樂,Leslie Xu 已經見過太多或野心勃勃、或踟躕猶豫、或反復不定的候選人了。

 

作為獵頭,他幫助無數職場人尋找焦慮的宣泄之處,但又何嘗不是在職場中品嘗著屬於自己的酸甜苦辣呢?

尋找一份有價值的工作

今年是 1988 年出生的 Leslie 踏入獵頭行業,成為一名金融獵頭的第六個年頭。

 

從上海交大會計專業畢業後,在進入職場的最初的三年間,Leslie 曾換過四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專業對口的會計事務所,然後就不斷跳槽轉行,陸續還待過公關、教培、咨詢公司。」

 

三年四個行業,Leslie 職業之路的開局看似很豐富,但現在仔細想來,似乎是不夠好的。他坦言「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經驗的積累,都有不足。」

 

可在這段他自己都承認「不夠好」的經歷裏,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

 

最讓 Leslie 印象深刻是在一家法國咨詢公司裏的工作經歷,這段經歷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點醒他,讓他決定進入獵頭行業的一個契機。

 

那時候,他的工作主要是幫一些奢侈品牌在全國做「神秘訪客」的調研,調查門店的客戶服務情況。包括考察項與問卷的準備,還要在全國各地尋找符合客戶標準且對「當神秘訪客」這一份業余兼職有興趣的人。

 

不過,能夠符合「神秘訪客」條件的人其實是很難找的。一方面,客戶對人選的外在形象、談吐氣質有比較嚴格的要求;但另一方面,符合這樣要求的人又基本不會為了幾百塊錢的調研費而奔波一趟。

 

「這很考驗找人的能力,一般來說,對這個好奇的年輕富二代或者新銳中產階級會更容易接受這種邀請。」

 

Leslie 將這份工作完成得很好,這也讓他認識到自己原來在找人這件事上,還是有一點天賦與心得的。

 

「外人聽起來,這份工作好像很有趣。」他向我解釋道,「但身在其中,你會發現自己始終局限在找人這件事上,找到了,換一個項目,繼續找人……然後呢?沒有然後了。」

 

於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那時已是2013年末, Leslie 正值25歲,褪去了少年人的橫沖直撞,他開始靜下心來,仔細思索自己過去三年來的每一次選擇,想要為自己找到一條值得一直走下去的路,一份真正能為他人,也是為自己提供價值的工作。

 

在對自我深刻剖析,也對市場進行認真的調研之後,Leslie 決定成為一名獵頭。

「既然做了,就要去好的、去大的平臺鍛煉自己。」帶著這樣的想法,他開始在網絡上搜索規模、口碑比較好的獵頭公司。

於是,在2014年的2月份,Leslie 加入伯樂,一家擁有20年良好聲譽的老牌獵頭公司,從最基礎的 Researcher 做起,重新編織起自己的職場之路。

 

我問 Leslie ,放棄專業優勢,放棄三年的工作積累,進入獵頭這麽一個完全陌生的、跨度那麽大的行業,有考慮過風險,有後悔過嗎?

 

「轉行當然會有困難,也要冒不小的風險,但現在再回頭看,成為獵頭這個選擇是對的」他回答我,「雖然我今天這麽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堅持走過來了,但無論如何我都沒有後悔過。」

 

到現在,Leslie 每天都過得十分充實,搜集各種消息、和客戶交流、與候選人見面、出沒於上海各個商業大樓……他告訴我,過年前的這段時間他變得更加忙碌了,因為正在為年後開放的職位而努力。

 

每一位獵頭在這個行業裏找到的東西都不一樣,Leslie 成為獵頭,是因為這個行業給了他比財富更多的東西。以前的他只想要一份適合自己性格工作,只是通過不斷的跳槽釋放自己的焦慮,但現在他還想要突破、想要自由、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

人這一生最大的天敵就是「時間」,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經得起浪費。

「我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上,那就要在這三分之一的付出中獲得最大化的經驗和積累,讓市場認可你的價值,而不是讓公司的老板在幾百號員工中隨意給你定個價格。」他在隨筆中寫下的這樣一句話無疑說明了成為高效顧問的重要性。

Leslie 告訴我,他一直認同獵頭行業是一個厚積薄發的行業,「它讓我見識了多樣的職場,擁有了隨時應對挑戰與變化的勇氣。」

「當然,收入的增長也是明顯的,這份回報不會辜負你每一份努力。」說到這,我們會心一笑。

 

在我看來,Leslie 是一個挺特別的人。

 

他心中好似始終有一把丈量自己的尺子,他能夠直面自己的不足、不滿與不夠,並有勇氣掙脫、試錯與重定位。

 

最終,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恒的

成為獵頭之後的生活,Leslie 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充滿變化」。

 

作為一名獵頭,特別面向的本身也是變化飛速的金融領域,現在 Leslie 每天工作的豐富程度,是剛畢業時在格子間裏埋頭的他怎麽也無法想象的。

 

每天睜開眼睛,就有各式各樣的挑戰等著他。

「候選人也好,客戶也好,給我的驚喜與『驚嚇』總是成正比。」他和我開玩笑說。不過這些「驚喜」與「驚嚇」,Leslie 都與他的團隊一起,完美地消化了。

WechatIMG63

Leslie和他的團隊

Leslie 很自豪地向我介紹他所在的伯樂金融團隊,「未來,金融行業的流動率在於候選人的跨界發展,從銀行到基金,從基金到信托……只有更全面地覆蓋,才能和客戶與候選人做到共贏。」

 

當然,只有做得專,才能做得深。雖然想要成為能夠同時服務於銀行、信托、保險、基金、券商、PEVC、金融科技等的「全能團隊」,但分解到團隊內部的每個人,還是只會同時專註於一兩個細分領域。

 

團隊的價值在於為你聚集一幫互相扶持的戰友,你可以指導年輕有朝氣的新人,也有比你更資深的前輩對你進行打磨。

 

17年開始,屬於 Leslie 的小團隊也建立了起來。

 

「自己成為一個百萬甚至幾百萬的顧問,和能夠帶出一個百萬顧問,這完全是兩回事。」這5年走過的那麽些路,積攢的那麽多經驗,如何去傳承給新人,新顧問如何培養,他說這是他下一個階段工作的重點,也是他正努力學習的地方。

 

Leslie 認真地為自己帶的「徒弟」們規劃了一條成長與發展的路徑——從打CC開始,再到能夠和他一起去見人,學會影響他人,最後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顧問。

 

在去見資深候選人與大客戶的時候,他身邊總是會帶上一兩個新人旁聽,甚至引薦。他希望通過言傳身教而不是粗暴地灌輸,讓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對行業的看法與嗅覺,在獵頭這個行業中不斷進階,發現做獵頭的樂趣。

 

而這些也是 Leslie 自己曾經歷過的。「伯樂從1996年成立至今已經二十余年了,最早的一批創始人帶出了20個見證15年以上獵頭行業沈浮的、非常資深的顧問,他們又將自己的本事傳承給我這一批人。」

 

現在,Leslie 想將這些東西毫無保留地繼續傳承下去。

 

「我帶一個新人,我把我的領域與人脈交給他,他成長起來之後,他有他的業績,我有我的業績,肯定會互相沖突的。」

 

做金融獵頭已經做到第六年了,從早些年的外資銀行,到後來的信托和汽車金融,再到這兩年側重在二級市場,Leslie 一直在不斷地轉變。

 

「所以,我隨時都有心理準備,去開拓一個新的領域。」

 

一個行業的好與不好,總是在不斷變化的。一家公司、一個人也一樣,包括 Leslie 所在的伯樂,它其實也是一家經歷過輝煌與巨變的公司。

 

我們現在需要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復雜和動蕩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因此,也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恒的。

「待到市場發生變化,你再去變化就已經來不及了。」

 

這也是 Leslie 選擇不斷突破自己「舒適區」的原因。

一名金融獵頭的貳拾年

也許是巧合,也許真的有其內因,1998、2008、2018……經濟仿佛十年迎來一個輪回。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經濟下行,許多企業的生存愈發艱難。

 

這對獵頭行業的沖擊也是巨大的,特別是對於金融獵頭來說。

 

但 Leslie 的業務在 2018 年比 2017 還有所增長,因此他對於接下來的2019年同樣信心十足。

「曾經有學長跟我講過這樣一句話,不管整個市場是好是壞,始終有20%的人可以賺到錢。」這句話雖然講的是股市,但用在獵頭行業似乎也說得通。

2017年伯樂發生動蕩的時候,Leslie 曾主動提出為公司招人,也是那時候,他在短時間內見了不下20名同行,這讓他發現,當時行業內有不少人的想法還是很浮躁的。

 

現在的市場像剛經歷了一場高燒,退燒之後,大體才能檢驗出誰才適合留下。

 

在虛假繁榮的泡沫未破時,獵頭成單靠搶,拼快,而現在更需要拼各自的專業度與真本事。

「客戶的需求量沒有往年大,但你可以把事情做得更精細一點。」Leslie 希望自己,包括團隊、包括公司都能在這個時候逆勢而升。

越是寒冬,越能體驗獵頭的價值:更深入地對候選人、對細分領域、對行業做Mapping;更細致地分析市場、分析公司、分析對候選人最佳的選擇;更直觀地幫助候選人了解其在一家公司應該體現的價值,告訴他們隨著一個機會而來的機遇與風險……

「雖然有很多時候,背負著業績的壓力,讓人沒法做得盡善盡美,但我還是最大限度地在往自己理想化的顧問靠近著。」

金融行業是一個叠代更新非常快的行業,在這個行業做獵頭顧問,就需要不斷地去思考,去發現市場的變化。為了保持自己的專業性與市場靈敏度,Leslie 一直在持續地搜集信息。

 

「一名金融獵頭的貳拾年」,這是他用業余時間自己運營的個人公眾號。

 

Leslie 將金融行業一些人的想法,他們的顧慮、他們是怎麽看這個市場的、還有他所看到的人才趨勢等東西都寫成文章,發布在這個公眾號裏,用2年的時間裏積累了一千多個粉絲。

 

「關註者不算多,但都是真正關心這個行業的人。」

 

現在職場人喜歡說「斜杠青年」這個詞,但它實際上非常難以做到。

 

在本職工作之外,自己做公眾號非常耗費時間,這個我深有體會。我問 Leslie ,獵頭的日常工作本身就非常忙碌了,怎麽做到在兩年裏堅持做原創的?

 

「如果用數據說話,我這三年來都150%地完成了自己的業績目標。」他告訴我說,自己做公眾號並沒有其他人想的那樣占用工作精力,甚至有助於他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因為那些文章,其實都是他在學習和思考過程中的一些副產物。

 

「既然有現成的想法,當然選擇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泯然眾生可能很省力

我試圖在接近兩個小時的談話中為「Leslie 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獵頭?」 找到一個答案,而隨著采訪的進行,兩個詞慢慢浮現在我的腦中。

 

「專業」還有「真誠」。

 

Leslie也說,如果硬要給自己貼標簽的話,他會選擇「坦誠待人」四個字。

 

候選人真正需要什麽,他為什麽會看機會,為什麽會在這個時候看機會,背後的很多細節是一些比較浮於表面的顧問不會去把握的,而他希望能夠做到。

 

「有很多次在與候選人見完面後,他們都告訴我說,我是他們願意見面的第一個獵頭,因為我的真誠,他們願意給予我信任。

 

在其他媒體的采訪中,他提到過自己剛從 Researcher 升級成為顧問的那一年,總共見了306位候選人。

 

「業績壓力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是我想要更快地積累、打磨自己。」而那一年間見過的候選人,後來大多成為了他的人脈,也有不少被成功推薦,甄別候選人的能力也提高了。

 

與那些十年、十五年的獵頭們不同,Leslie 現在剛滿30歲,成為獵頭五年,不算短但也不算長。

 

「市場上比你資深、比你能言的顧問多的去了,客戶憑什麽選擇你,候選人憑什麽選擇你呢?只有不斷地見人,才能在市場上留下你的腳印。」

 

他告訴我說,自己從小到大的性格或者說是執念,就是想要和別人不一樣。「見得人越多,行業吃得越透,在人性關懷上做得越體貼,我離與別人不同這個目標也就越近。」

 

很多時候我覺得,在現在的社會語境下,努力的價值好像被低估了。

 

我們羨慕聰明的頭腦,向往良好的家境,期待突然的好運,想要毫不費力、輕松體面、坐享其成……

 

化用《哈利波特》中鄧布利多對哈利說過的一句話,人的一生往往面臨著太多的選擇,但選擇的兩面並不是「正確的」與「錯誤的」,而是「正確的」與「容易的」。

 

而時間最公平的地方在於,它從不區別對待任何人。

 

泯然眾生可能很省力——

 

比起早一些來到公司準備一天的日程來說,賴床是容易的;

 

比起在外奔波於候選人見面來說,呆在辦公室吹空調是容易的;

 

比起用業余時間研究市場變化趨勢來說,吃老本是容易的;

 

比起維護好客戶的長期合作關系來說,只看短期利益是容易的;

 

……

但就好像在一條不斷分岔的山路上行走,如果每次都選擇最輕松的一條,你只會離山頂的目標越來越遠。

「我願意選擇不斷攀登,希望大家共勉!」Leslie 最後說道。

WechatIMG62